公共基础课部教师参加第十九届全国职业院校外语教育发展高级论坛
来源:原创文章|发布时间:2025-04-30 15:22:38|浏览人次:259

    本网讯(通讯员 王否 赵丹)第十九届全国职业院校外语教育发展高级论坛于4月25-26日在福州举行。本次论坛由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以”面向2035的职业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吸引了全国300余所高校的专家齐聚一堂,共探职业教育深化改革与数字化转型路径。我校公共基础课部大学外语教研室主任赵丹教授参加了此次论坛。

    在论坛开幕式上,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常红梅教授发表主旨演讲,提出职业外语教育需锚定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双师型”教师培养、融入数字技术转型。她特别强调,职业院校应结合区域产业特色,探索“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北京联合大学常红梅教授的报告系统解读了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新标准的研制背景与实施要点,指出新标准兼顾普适性与灵活性,鼓励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制定特色化方案。上海外国语大学洪化清教授则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外语教育的范式转型,提出教师应借助智能平台实现专业能力提升,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生态体系。

    论坛专题研讨环节中,来自全国职业院校的专家分享了课程建设、教师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刘玲妍副教授介绍了基于“讲好中国故事”构建的高职英语课程育人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资源与翻转课堂设计,实现语言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大学刘淑芸教授以“探索‘双向开放、标准引领、文化赋能’的国际合作新路径”为题,分享了中侨的国际化办学经验。

    大学外语教研室主任赵丹教授表示:“此次论坛为我校外语课程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将结合论坛提出的职业教育新理念,以服务学校专科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为核心,推进大学英语课程的模块化改革。” 据赵丹教授介绍,我校大学外语教研室已制定专项改革方案,开发对接区域产业需求的“外语+文创”“外语+大健康”等特色课程,探索打造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职业外语教育模式,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复合型外语人才。